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二百三十一章、决战!皇帝和你们在一起!(2/2)

    太专业了。

    这一支军队就好像是一架庞大的机器。

    每一个人仿佛就只是这一架机器的螺丝钉。

    每个人都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组成了一架让人不寒而栗的战争巨兽。

    乔治.斯当东放下望远镜。

    看了看身边的八旗兵。

    还好

    八旗兵的数量足够多。

    这是唯一的优势了。

    “皇上,他们现在在等火炮运动上来!”

    福康安提醒道。

    所谓久病成良医。

    福康安现在也有点久败成良将的意思。

    明军在前面一系列的争夺就是在夺取“势”。

    占据前沿据点,铺开正面,火炮运动,两翼展开。

    这些都是在决战之前的准备运动。

    而真正的杀招。

    是即将要到来的火炮轰击!

    朱道桦此时也登上了望车。

    大明日月旗和象征着大明天子的红色地团龙旗下。

    朱道桦举着一支江宁玻璃厂制造的望远镜查看远处的清军阵地。

    他手里的这一支望远镜的性能其实是和乾隆手里那一支差不多。

    不过制造价格要便宜多了——这是明军的制式望远镜,在光复二年通过招标定型的。

    赢标的江宁玻璃厂是两江的顾姓和屈姓商人合股的工厂。

    是两江第一批近代化工厂之一。

    在性能上虽然不是投标产品中最好。

    但依靠低成本赢得了投标。

    和大清内务府这样的官办手工业生产动力来自于上官的压力,从而导致这样的手工厂对成本的敏感度不高,虽然在严刑峻法下也能得到质量上乘,甚至可能比民间的企业更高的质量的产品。

    但这种官办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成本高企——哪怕是最理想的状况,比如说内务府总管和珅和大人两袖清风,内务府上上下下的官僚们也是一心向大清,一心爱皇上的为大清服务的好八旗官儿。

    但是也架不住下面的工匠为了能完成产量和质量指标而产生的浪费——因为对工匠来说,产量和质量影响的是自己的脑袋,而成本.根本不是他们需要考虑,上面的官员也不会怎么考虑的事情。

    而在大明这边,中标的江宁玻璃厂是民间商人办的工厂。

    他们自然是要赚钱,要考虑利润,要考虑性能和市场的平衡的,他们自然也更有动力去采用新的技术以企图降低成本。

    这就造成了性能差不多望远镜。

    在大清这边是皇帝御用的艺术品。

    那可真的是雕龙附凤,好不精美。

    而在大明这边是配发给中高级军官的制式产品。

    没有雕花,没有艺术加工。

    就是一个铜管加上镜片。

    充满了工业化的简洁之美——突出一个朴素。

    但采购价却是大清乾隆皇帝手里的御用望远镜的二十分之一——折合白银四十两的价格而已。

    而此时在这一支采购价八块钱明元的大明陆军制式望远镜的视界之中。

    大明天子朱道桦看到的,是一支完全大变样的大八旗军团。

    虽然他们的服装还保留着八旗的传统。

    各色的颜色的棉甲披在身上,头上还有戴着避雷针铁盔的军官。

    旗号也是按照颜色分裂列。

    但是他们采取的战术,乃至于装备。

    却明显是在模仿明军。

    “乾隆要比他孙子强多了.”朱道桦低声嘟囔了一句。

    不过他现在是天子了,看问题也没之前那样浮于表面。

    乾隆能折腾出模仿明军建立的大八旗。

    根本原因还在于这大清朝现在手里还有钱——一是清朝之前的财政没有崩溃,库房里面有存银,二是乾隆捞钱的本事比道光强,所以才有钱搞这大八旗。

    而道光面临的局面是由于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前朝的几个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耗光了清朝的财政储备

    没钱。

    哪怕是李世民再世也搞不定。

    当然了。

    李二如果坐在道光那个位置上,肯定一开始就会千方百计搞钱的。

    “乾隆看来是长进不小啊,他的大八旗看起来是挺像模像样的,要是这里面不削弱他,日后等清廷逃到了西域,怕是平西藩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陶必铨笑道:“可是他碰上的是皇上,他这个大八旗就不够看了。”

    朱道桦笑了:“这是自然,他的大八旗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大炮都运动上来了吗?”

    “到位了!”

    陶必铨掏出怀表。

    “按照计划,申时三刻发动炮击,持续一个时辰之后,第一波步兵攻击展开突击!”

    “好!”

    朱道桦转身走下了望车。

    “把朕的大旗推到前线去,告诉朕的士兵们,他们的皇帝和他们在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