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八十七章、这是一场社会变革(2/5)

    由于朱明王取的续命水的名字太难听了。

    导致这名字没能在民间流传开来。

    民间老百姓更喜欢称这种杀菌药为蒜药。

    现在各县、各乡都在办医馆。

    不过大夫又不是地里面的萝卜,可以春播秋收。

    一时半会儿哪里有这么多的医生。

    所以都是临时培训的二把刀,赤脚医生。

    拉肚子?

    吃蒜药!

    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打摆子...

    统统吃蒜药。

    虽然办法简单粗暴。

    但是在这个年代。

    像是这大明朝治下的广东这样,普通老百姓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帮助的,还真的没有——毕竟朱老板是医生,在这方面倒是挺大方的。

    所以现在民间都流传。

    说这蒜药是明王得到上天神人传授而得的神药。

    明王是大明天子嘛。

    这么说也说得过去。

    于是乎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让蒜药的大名更加响亮了。

    “这蒜药原料就是蒜头,用特殊的办法提炼的,便宜得很,有明王的神药,你还怕婆罗洲的瘴气收了你的命?”

    陈秀才把蒜药收了起来,说道。

    周围围观群众也不说话了。

    不少人还在盘算陈秀才说的话的真实性。

    如果真的没什么危险。

    得病又有免费的蒜药。

    似乎....去兰芳还真的不是什么坏的选择。

    广东人有出海谋生的传统。

    岭南、闽南这边的文化还真的有那么一点点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海外华人很多祖籍要不是广东,要不是福建的原因了。

    因此朱明王的殖民大业如果连广东人都忽悠不了的话,那别的地方就更没戏。

    “许三斤,本官也会跟着一起去兰芳的,我们本村本乡的,你还怕我卖了你不成?”陈秀才说道。

    “陈秀才也要去啊?”

    “那好像去兰芳也不错啊。”

    “陈秀才这么聪明的人都去,那去兰芳应该没什么危险了。”

    “说不定还能发家呢。”

    人群之中议论纷纷。

    许红霞看了陈秀才一眼,把自家老豆拉了起来。

    “老豆,我看我们现在除了去兰芳也没有别的出路了,去兰芳我还能扛火枪,去这铁路工地上人家也不收女流啊。”

    许三斤听了,不由得沉默半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