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晋州战役2(2/3)

然而其余将领都不打算追击,总司令王峻也派来使节,命令班师。

就这样,北汉第二次南下又以失败而告终。

王峻的谨慎保守是有原因的。军人要考虑的如何打的问题,而政治家考虑的是要不要打的问题。

首先,是从军事角度考虑。

如王峻所说,晋州城池高大坚固,不会被轻易攻克。那么太原呢?太原的城防体系比起晋州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后周取得了晋州战场的胜利,以目前的实力,后周绝不可能一口气吞并河东。

军人和政治家都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一次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而变得鲁莽冒进,也不能被一次失败的沮丧打击得蔫头耷脑。

其次,是外交的筹码交换。

郭威的敌人不仅仅是河东刘崇,如王俊提到的,东面还有个兖州慕容彦超,他是后周境内的定时炸弹;

除此之外,淮南自后汉时期就蠢蠢欲动,欲借中原内乱趁火打劫;

当然,后周考虑的最多的,是中原人民的老朋友——契丹。郭威并不想与契丹彻底撕破脸皮,当今阶段与契丹的矛盾升级,不符合后周的总体利益。

自唐末以来,特别是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契丹始终是中原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契丹对中原的政治态度将对中原王朝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契丹的这种影响主要是源自其搅屎棍的角色定位。

契丹不是中原事务的仲裁者,而是拿着北汉敲后周的竹杠。价格跟北汉的实力直接挂钩,如果北汉实力强,那么契丹就可以漫天要价,直至像帮助后晋灭后唐一样;而现在,北汉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后周把价格调低到了每年十万贯。

十万贯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就在今年(951)的4月,郭威刚刚下了一道诏书,规范了部分地方官员的薪水,正好可以参照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