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面试曹逸飞(1/1)

“没想到转来转去,我又要做回老本行。瑞达航天吗,这还真是巧了,我现在所在的快递公司,也叫瑞达,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挂断电话,收起手机,曹逸飞坐在坐位上沉思了一会儿,这才急急忙忙的发动三轮车,朝快递站的方向狂奔而去。

下午的时候,乔瑞达正在瑞达研究院,测试新研制出来的石墨烯电池。亲眼见证一组书包大小的石墨烯电池,通过逆变器带动空调,正常运转了一个小时,仅仅消耗了电池10%左右的电量。而同样一组电池,放完电后,进行快速充电,从0%充到100%,仅仅用了八分钟。

测试完成之后,乔瑞达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次你们做出来的石墨烯电池,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量产方面没问题吧?”

电池研究小组的组长范德成,苦着一张脸说道:“乔总,这一组电池,是按照你提供的技术资料中,最低端那一款石墨烯电池的标准制造的。即使这样,这一组电池的造价也达到了50万,如此昂贵的电池,即使批量生产出来,也没有多少人用的起吧?”

“一组电池造价50万,还只是最低端的石墨烯电池,我记得资料中提到的生产方法不是很简单吗,怎么会这么贵?”石墨烯电池的相关资料,是乔瑞达从二十年之后的互联网上找到的,具体的生产流程他十分清楚,实在不明白,明明很简单的东西,造价为何会如此贵。

“乔总,您提供的那份技术资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上面提到的石墨烯电池构造也非常的巧妙,生产起来也不是太麻烦,现有的设备就可以轻松制备。问题是生产电池的石墨烯原材料,必须是电子级石墨烯,那东西一克就要几百块。而咱们这一组电池上,就使用了两公斤的石墨烯,造价能不贵吗。”范德成是个典型的理工男,说话直来直去,他对乔瑞达提供的那份技术资料,推崇备至,对原材料石墨烯高昂的价格,也颇感无奈。技术是好技术,奈何成本太高,不具备量产的可能。

乔瑞达拍拍额头,恍然道:“原来问题出在了石墨烯上,那就好办了。咱们研究院,有另一个小组正在研发一种全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如果测试成功,可以把电子级石墨烯的造价,压低到几毛钱一克的程度。”

石墨烯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二维材料,自从04年,被两位英国科学家用机械剥离法制备出来之后,就一直是科研界的明星材料。其种种神奇的特性,被不断发现,各种各样的用途,被不断开发出来,说它是新世纪的材料之王也不为过。但是这些使用石墨烯材料,开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却很少出现在消费级市场上,原因无他,石墨烯的造价实在太贵了。标准最高的电子级石墨烯,售价每克200元到500元不等,即使最粗糙的多层粉末石墨烯,售价每克也在20元以上。

现在瑞达研究院研发的这款石墨烯电池,也同样遇到了造价太高,无法量产推广的问题。如果换到其他公司或者科研院所,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只能就科研成果发几篇论文,注册几个专利,有门路的,还能拿去评评奖,仅此而已。但同样的问题,摆在乔瑞达这个开挂人士的面前,那就不叫个事儿。不就是电子级石墨烯吗,只要有样品在,拍一张照片,开动金手指,批量复制,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至于造价,几乎是零。就算不直接开挂,乔瑞达也可以从二十年后的互联网上,找到石墨烯的低价制备方案,cpy过来,大幅拉低石墨烯造价。恰好,前些天他交给研究院的新一批技术资料中,就有一份微生物剥离法生产石墨烯的资料,

乔瑞达在芯片实验室内待了两个小时,期间帮助研究员们,解答了很多与risc-v相关的问题,并亲自动手,修改设计图,添加功能模块,将项目进度,大大推进了一把。在离开芯片实验室之前,乔瑞达再次拿出了大量的risc-v相关资料,交给他们去学习消化。这次的技术资料,和上一次的一脉相承,却又更加的先进,更加的复杂。其中有很多涉及到手机处理器,笔记本处理器,甚至是超算处理器相关的内容。如果一个研究员,能够把这两份资料中的内容,全部掌握,融会贯通,差不多能成为risc-v领域的资深专家了。

回到瑞达科技总部大厦之后,乔瑞达继续处理那堆积如山的文件,他手眼并用,火力全开,终于赶在下班之前,将有所文件处理完成。

此后几天,乔瑞达回归校园,每日按照课表上课,没课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将这两个月最新出版的期刊看了一遍。利用课余时间,乔瑞达不断浏览二十年后的网络信息,整理了一些现在可以实现的科技资料,交给研发部的各个研发小组去研究。这些资料,涉及到钠电池、石墨烯电池、石墨烯芯片,可折叠led屏幕,vr眼镜,无线充电,运载火箭,离子发动机等等诸多领域。一下子拿到如此多的技术资料,其内容是如此的先进,如此的惊世骇俗,却又有理有据,翔实可靠,整个研发部几千名成员,全部即兴奋又头疼,还有些迷茫。兴奋的是有那么多的新知识,新理论,可供学习。头疼的是这些资料实在太多了,仅仅看一遍都要几个月的时间,更不要说全部消化、吸收、应用于实际项目之中了,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根本掌握不了。迷茫的是,又太多的新项目,新研发任务需要设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好。

一周之后,瑞达科技总部大厦,一场决定所有瑞达系企业未来走向的会议正在召开。此次参加会议的,除了瑞达科技公司各个部门的经理,副经理,还有来自瑞达网络公司,瑞达电子厂,瑞芯晶圆厂,瑞达汽车厂,甚至是香港盛世外贸公司的老总或代表。时至今日,乔瑞达已经很少利用金手指,大批量复制手机、笔记本之类的大宗电子产品,拿出来销售获利了。盛世外贸公司,这个中转站,白手套,也失去了作用。不过盛世外贸公司,经过三年的运营,已经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在欧洲、南美、澳洲、东南亚,都建立起了完善的销售网络,每年只靠着出口贸易,就可以获得几个亿的利润,就此舍弃,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