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什么叫国风天花板啊,这会真汗流浃背了(2/4)

「我已经在那个帖子下面看了半天热闹了,打脸太响了。不懂国风许青焰,哈哈哈,这人也是焉坏。」

「快去看,眼红狗破防了,又开了一个新帖子。」

「兄弟,哪个原贴?」

南陈市。

齐婷带着林晚粥去买东西,温芸坐在保姆车前座休息。刚听完许青焰的新歌《青花瓷,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多亏当初没和许青焰这人交恶,他写出《我怀念的也不是一个意外。

至于那些互怼的事件,她并不在意。只要能对林晚粥事业有帮助就行了,可能天才都是异类吧。

温芸正翻看着围脖热搜,顺着链接点进去。看到了「昆汀yyds」的新帖子,痛批《青花瓷矫揉造作。

她看了一会,下方评论区好坏说法都有,懒得看,直接划了出去。

「青花瓷」

温芸闭上眼睛琢磨了一会,这首歌并不是毫无瑕疵。如果要拿着放大镜去看,多少能挑出一些毛病。

可考虑到许青焰的年纪,以及这编曲的优秀程度。

她是经纪人不假,但也不是不懂写歌。在心里默默的清唱了一会《青花瓷,慢慢睁开了眼睛。

这首歌朗朗上口,最高调不过f。歌词立意是传统文化青花瓷,表达了朦胧的爱情,难得之处是做到了雅俗共赏。

鉴于许青焰上一首歌《稻香授

权高校合唱,温芸难免会进行有关联想。这首歌同样朗朗上口,同样立意正面。

国家这些年在大力扶持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青花瓷这首歌正合适不过了。

不过温芸有些想不通,许青焰能写《青花瓷。为什么突然跑去春晚干主创去了,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想着想着,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剧本莫名有些熟悉,打响名气,然后拉投资开公司。

不过这都是娱乐圈某些爆火艺人喜欢干的事情,从一个小艺人到顶流。最后借着名气摆脱公司,翻身上牌桌。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自己的名气,从乙方变成甲方。

温芸本就是京城人,对娱乐圈发展史门清。这玩意从一开始叫文艺圈,一开始都是大院子弟圈子玩的东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北视中心的副主任郑年桥拍出了国民四大热剧,也编织出了日后娱乐圈大腕的关系雏形。

其中参与团队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

后来赶上了市场开放,大众审美变得多样。通俗文学以及雅俗共赏的作品,更受观众的趣味追捧。

而那些追求私人趣味「大腕」,乐于挖掘人性题材。在广大的市场口味筛选中,一个个都倒下了。

后来更是因为广电推行「制播分离」,即制作和播出不再由电视台负责。民营电视公司也能拍,过审就能播。

文艺圈又换了一批人,还是大院子弟或是他们的朋友。

从贺岁片再到电影广告投资,这群人赚的盆满钵满。从许多电影电视投资公司崛起,再到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

比如华年兄弟,资本入局后,彻底加速了文艺圈的话语权更迭。

这个时候,文艺圈也就变成了娱乐圈。

大公司的扩张,绑定了现在娱乐圈中的一大批重量级导演。所以靠近京圈,就是靠近娱乐圈核心地带。

远的不说,光是温芸所知道的。

刚进去的纪晨以前还接了一部电影,导演是赵花蕾。而赵花蕾她爹是京圈大佬之一,她爹老了但资源还在。

只是纪晨进去的太快,不然还能接到下一部电影,这靠的都是京圈的关系。

二十年的时间,这个圈子不断造血彼此扶持。要么出身大差不差,要么是亲戚或是朋友、情侣,要么合作伙伴。

这才有了那句名言,「娱乐圈里,没有新鲜事。」

圈子就在那,进进出出换了几批人,规矩还是摆在那。

所谓大火靠命,小火靠资源。

许青焰更像是一匹从圈外冲出来的黑马,原本在马场外蹦跶。但这一首《青花瓷,以及他跑去春晚主创一系列的行为。

让温芸心里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似乎真的能冲入赛道。和那些天之骄子们同台竞技,吃同一份饭。

怎么说呢,这人邪得发正。

上一个给温芸这种感觉的明星是国民四小花之一的郁瑶,靠着作品一步步爆火,最后翻身上牌桌成立了lp投资公司。

后来收购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完成了借壳上市的目的。正式脱胎换骨成为传媒公司,从而募集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大的利益。

最后靠着资本对赌,在三年时间完成了扩张。

除了她之外,还有一家名为麦乐的造星公司,通过嘴炮和画大饼。挖来了归国某子中的一个顶流,这才开始发家。

以至于哪怕那个顶流如今光环不在,人也老了。但股权不会衰老,他仍旧身家过亿,也算是从艺人蜕变成了资本大佬。

现在,许青焰也给她

这种感觉。

哪怕现在许青焰为人有些抽象,目前似乎也只是一个唱作人。看似和开公司似乎没什么关系,但温芸还是能看出一条清晰的线。

这与郁瑶当初的路线相差不大,甚至温芸有些期待,想看看许青焰能整出什么活。

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当她脑海里涌现出这份期待时,几乎是下意识笃定了许青焰和郁瑶棋逢对手。

简单来说,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正思索着,远远听见了车外传来齐婷的笑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