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伟大的跨海电缆(2/5)

“哦,我们已经解决了海底电报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潘广峰接过望远镜,朝那两艘船看了过去。

“一年前,我从本土前往印度时,好像听说建业至宣化岛新乡(今东帝汶苏艾小镇)、海角(今澳洲北部巴马加小镇)至威远岛延津(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达鲁市)的两条海底电缆已经铺设完成,经过几个月的连续运行,信号传输基本稳定。如今,看这两艘施工船的样子,应该是铺设开化岛至金州岛之间的海底电缆。这么看来,国内应该是开启了大规模铺设海底电报线的工程。”

“也不知道何时能铺设一条通往印度、波斯乃至欧洲的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放下望远镜,笑着说道:“如此,数万里之外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便可瞬息传至汉洲,传到长安,陛下和内阁诸公便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决断和处置。到了那个时候,我齐国的影响力必将百倍千倍的提升,甚至可足不出户而遥制全球任何地区。”

“以咱们齐国的国力,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将海底电报线缆铺设到欧洲想来也要不了几年。不就是将生产出来的线缆直接投入海中嘛,多简单的事!”

“若是简单的话,也不至于在电报正式投入使用后,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才开始铺设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淡淡地说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我们这种外行人可随意揣测的。在某项技术成功应用之前,其中的探索和试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方有我们能看到的辉煌和大成。”

泰平十九年(1723年)10月,长安至大兴之间的有线电报成功连通,并互相发送了一条清晰而明确的信息,由此进一步突破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长途距离的信息传输。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在政府和诸多商业资本的联合推进下,有线电报迅速在国内及海外领地铺开。仅仅过了五年,汉洲本土及临近的威远、宣化、靖平(苏拉威西岛)、开化、广宁等海外领地的所有府城皆开通了有线电报,极大地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陆地架设有线电报的同时,帝国工程院、皇家科学院、长安工业研究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试验如何铺设海底电报线缆,以连通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业科技产业部和黑山工业研究院的联合主持下,第一条实验跨海电缆从建业到小门岛(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岛)开始铺设。

这样工程可以说是毫无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属于探索阶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里,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完全是一项幻想式的冒险,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公里的海底是什么样,这又软又有韧性的电缆材料能不能保证电信号的传输,铺设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时间,过程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恶劣天气,总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缠绕着这个工程。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